召命人生中的德慧文化行旅

Who Is SOWIM召命人生中的

德慧文化行旅

專訪德慧文化創辦人
培德牧師與慧嫈師母

世界上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路口,三叉路、十字路、單行道、雙向道⋯⋯每一個相遇,每一段旅程、每一場交集,都是神的帶領——我們好似是被動地為神所安排,但神卻又早已賦予我們主動性去抓住神的應許!

今年春天(2021年),慧嫈師母接到了一位弟兄的電話;他是一位正在台神進修的香港牧師,而初上任的播種台灣分會執行長莊信德牧師正巧是他的老師。當時,播種正在尋找香港的連結。就這樣,2021年三月二日,信德牧師親訪人在台灣的培德牧師和慧嫈師母,驚喜於雙方的意念相通,當場更是直接越洋連線身在美國的播種總會執行長孟蘇倫牧師,開始了播種與德慧的同行,成為播種在香港的經銷代理。

的創作

在49年的時代動盪中,內地與香港之間有許多的顛沛流離。培德牧師就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跟隨接受教會救助的母親開始接觸教會。

相比於培德牧師有點孤苦匱乏的成長經歷,慧嫈師母出身於一個較富裕的家庭。師母的父親是位外科醫生,擁有雄心大志,在台灣南部開荒,設立了一間大型私人醫院,關懷、醫治病人。一直到了政大,才有同學向她傳福音,帶她參加團契。

同時間,從小喜歡看書的培德牧師,來到台灣念政大新聞系。雖身為僑生,但抱持著要融入當地的心,也參加了這個在地生的團契。

「其實他遇見我呢!我覺得是生命裡頭很大的一個轉折、也是神的創作,把我們放在一起。因為我也喜歡文字!」

畢業後,培德牧師在校園雜誌的文字部工作,慧嫈師母也在總部上班。後來,兩人決定回到香港。培德牧師進了神學院唸書、開始牧會,過程曲折,幾度搬遷,其間還經歷了香港道聲出版社社長和一個頗具規模的基督教書房的銷售工作。慧嫈師母個性外向,對人敏銳,甫回香港便加入青年工作,著重跟人生命的連結,在學生工作中服事,慢慢走向心靈輔導。經過了25年,他們被上帝放在不同的崗位上歷練,各自累積了服事的經驗,也步入人生第50個的年頭。時間到了2006年的六月,他們發現自己就站在一個十字路口:要繼續在教會、機構服事嗎?還是⋯⋯?

十字路口

經過各式各樣理性與感性的分析,反覆思索教會(後有宗派支持)和福音機構(倚靠奉獻收入)服事的優缺點,也夢想可以無包袱地放手投入文字的事奉。然而夢想若沒有資源,也只能流於空談甚至傷懷。身爲多年窮傳道的培德牧師和慧嫈師母,在這面對人生下半場的關鍵時刻,突然被通知有一筆資金可以運用。原來是慧嫈師母的父母相繼去世後,留下了一些資產給子女。就在這個尋求神帶領的十字路口上,因著資金的到位,結合神在過去年歲中給他們的裝備,「德慧文化」成立了!

德慧之間

「德慧VW」,取自培德牧師和慧嫈師母的名字,也意味著對品德(VIRTUE)與智慧(WISDOM)的注重。「我們今年已經結婚40年啦!」牧師說。談到夫妻共事,師母笑著說:「你不覺得我們個性很不一樣嗎?」雖說個性不同更能將互補作用發揮到最高點,但期間的磨合很重要。而在磨合的過程中,彼此是否有包容的胸襟,以及兩人之間有一個最高原則——神,有最高共同異象,並以此為方向同行,才能真正攜手相伴一生。

舉個例子來說。當牧師師母蒙召時,同樣都想全職奉獻、服事。但在一般教會的慣性思維中,總是弟兄先行,姐妹就在家裡帶小孩。可是,卻是陳牧師提醒師母去考神學院,因為他知道她有全職服事的心。他不但鼓勵師母追求與實踐,也沒規定她(妻子)一定要和他(丈夫)一樣,唸同一個宗派。後來師母選擇了中國神學研究院,而非牧師出身的信義宗。因為這樣,教會裡思想比較偏執的一些人甚至還怪罪培德牧師。「我必須說,陳牧師有很寬廣的胸襟。」

另外一點,慧嫈師母說她必須一定要提出來「表揚」一下培德牧師。她說,其實我們在教會多年,都很清楚先生是屬靈的頭,這絕對是沒錯的。然而,許多姐妹卻因此理想地期待「最好家裡全部屬靈的事情都是由弟兄來帶」,例如家庭崇拜啊、弟兄要動多一點,要發揮主場功能,主動結識多一點朋友等等。「但這在我們當中是沒辦法實現的。」漸漸地,她學習到有些事情她比較擅長,她就去做,而不是用一種本該你做、你卻不做,那我也不要做的態度。「有些事我做得比他好,他也會讓我做。」同樣地,培德牧師完全沒有「我不擅長的事你竟然做得比我更好,讓我沒面子耶!」的觀念,而是以寬闊的胸襟來對待。

多年來夫妻之間的相處,他們彼此找到了最合適的位置,各安其所。在自己的位份中,彼此相惜;在雙方卯足勁時,「我們的智慧就是退一步,自己反省。」反省後,帶出了轉變;在願意轉變中,帶出了同心合一。

德慧的成立,回到慧嫈師母所說的一句話上:「神預備一個人,或者說給我們的召命(calling),其實都跟我們成長的際遇、我們的夢想、我們的習性很有關係。」神的奇妙創作,將他們兩位放在一起,雖然一個外向、一個內斂,生命軌跡也不很相似,但因著對文字的愛好,意念相通,異象一致,彼此互補,互相成全,並且在神的國度裡成就了美好的工。

所以,在訪問的一開始,培德牧師就笑言:「成立德慧啊!其實我是沒有想過這樣的事情。」這實非是他們早就計劃好了,卻彷彿是歷練多年、裝備多時,就是為著這一刻。

故事繼續

創業可不是童話故事,尤其是出版業再加上夫妻共事。出版界有一句笑言:「如果你要害一個人,就叫他去開出版社。」意思是出版很辛苦啊!這在牧師夫婦因為填補虧損兩度賣房的事上便足以體現。更有一句流傳已久的老人言:「夫妻不要一起經營一個事業,很容易吵架!」究竟德慧如何做到堅持下去、多元發展、員工流動率低?

確實,德慧從成立到現在已過了15年,期間也看到同期創立書店的朋友,開了一兩年就收業的亦不在少數。創業初期,德慧遭遇了一些隱晦的排擠,也很渴望有可以同行的好夥伴,不斷地在摸索與合作夥伴之間的微妙關係。在2009年,德慧遭遇了一個非常重大的危機,三年下來在財務、人事、管理上的隱憂,一次浮出檯面。「其實那真是一個很大的危機,因為當時確實有想放棄,想說『阿算了!我們做得那麼辛苦,從06年到09年,三年了,還不夠嗎?』」真是一念之間,關係到了德慧的存在與否。

慧嫈師母說,原先兩人對此事件的看法有所不同。經過一晚的禱告,兩人竟不約而同地做了一個智慧的決定——果斷切割,改組公司,(師母終於)站出來承擔責任(做總經理)。上帝派來的天使、忠實的員工,以及過往只投注資金不過問事務的企業家好友成為股東,加入德慧的營運會議,一起做判斷。

轉捩點

雖然房子還是賣了,但也因此有機會買了實體書店的店址,學習活化資源,善用資金。慧嫈師母說她心裡踏實,因為知道沒有人再「穿櫃桶底」了。「這個轉折是很奇妙的!有一些的危機,神會讓它暴露出來,那我們人要操練什麼呢?我們要操練的就是分辨、辨識(discernment)。因為『辨識』跟我們的決定很有關係。」師母指出,我們可以很籠統地說這些危機都是神轉化的,這句話絕對沒錯,「但這當中我們更是要操練辨識。我們要有勇氣,不能夠灰心。然後要承擔!」

這場危機,神讓他們看見他們「以為」是好夥伴的人的真實面貌。神同時也讓他們看到「有人站在我們這邊」。身邊有忠實員工及夥伴的同行,夫妻間互相包容拓展胸襟、磨合後的互補同工,這是多麼溫暖又信實的安慰與鼓勵!「上帝讓現實顯明,而我們必須當機立斷做決定,存盼望的心,要勇敢!」其中,我們也洞察到人並不是被動地接受上帝的安排;事實上,神早已賦予我們主動——主動張眼看清楚、主動做決定、主動站出來承擔責任。這首動聽的生命之歌,若沒有你我主動開口歌唱,又怎麼會是你我的生命之歌呢?不論你是樂手還是指揮家,你的生命交響樂,你有份!

這是德慧的轉捩點,也是許多人的人生轉捩點。此後,德慧開始多元發展,不但有代理,也有自版品,舉辦講座,書店與心靈輔導室的結合,生命閱讀、繪本事工,以及新生代作家的培育等等。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在2009年九月穿越危機的德慧,自此更接近了牧師師母初心夢想中的「德慧」,一個德與慧交織的、看重心性文化養成的「德慧」。

與播種 相遇

正因德慧近幾年的多元化經營,使得播種主動地與德慧相遇。「鼓勵人讀聖經,是一個很重要的負擔,」慧嫈師母如是說,「因為聖經明明白白地說:『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哈巴谷書 2:14)」神是如此寬廣、深邃、豐富,「播種帶領人讀聖經,而且是用一種比較有創意的方式,我是很認同的。」在這個媒體充斥的世代,我們不能否認影音確實比文字更讓感官、情感活化。「播種使用影音,再加上查經的方式,很重要。這跟德慧一直看重、推動的心性的文化的培育意念相合。聖經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 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 4:23)播種很用心地在展示上帝的大敘事,上帝跟人類之間的愛情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愛情故事、信實的故事,這樣的意境很美。我很認同這樣的傳播方式。」然而,在這些工作上,「我們必須要靠主,幫助我們,讓裡頭的創意和美感,來把它做得更好。因為有時我們基督徒會陷入一種好像對於美啊、感官啊不重要,只有靈性重要、有讀聖經就好。」但事實上,我們的五感也是神所創造,而神從不做無謂的工。求神幫助我們,讓我們手中所做的,也可以彰顯祂的創意與藝術。

拿著幾天前剛到手的播種最新出版品《歸回之書》和《應許之書》,牧師師母說,收到的時候感覺很不一樣,就像收到聖經!很高雅,質感很好,內文的字體大小適中,排版很舒服,裡面也有可以寫筆記的地方,整個閱讀經驗很舒適。再加上封面標題的巧思——《應許之書》字樣是直的,《歸回之書》的字樣是橫的,兩者加起來就是一個十字架(師母好敏銳!)

「幫助信徒,重返聖經,這重要性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培德牧師說,只要播種堅持這方向,就絕不會錯。我們期待播種與德慧的代理合作,打開通路,盡人所能將神的話語傳遍地極。

承認自己的貧窮,才有神的恩典來充滿

培德牧師說,他一直很喜歡聖經裡的八福,一開頭便說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3)「這裡的重點不是在說這人虛不虛;原文的意思是指靈裡面貧窮。」我們必須要承認自己靈裡貧窮、不足,需要神的恩典來充滿。換句話說,你要先承認自己的匱乏,才會有神將恩典大大充滿你。

神要你活,而且祂讓你活出更好的自己

慧嫈師母分享了她很喜歡的一段經文,出自羅馬書12章1-2節。保羅說:「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師母說:「神的慈愛真的很大;祂要我們活,活出更好的自己。那個活祭,就是你的生活;你如何說話、思考、行動。獻上活祭,是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是祂的創造。」神會在我們身上繼續祂的創造,然而重點就是你有沒有留意。「所以保羅接下來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這段經文太美了。」

有的人讀《羅馬書》會誤解我們好像就是被規定要這樣做,要遵守誡命,一定要獻上自己,如果不獻上就是不愛主。師母說,「但我鼓勵你看一下Eugene H. Peterson 所翻譯的聖經版本(The Message),或許你會對主動與被動有更深的體悟。你會看見上帝的主動——你不用擔心你要如何變得更好,是上帝會讓你活出一個更好的自己。這是上帝要做的一個工作。」

師母對服事的看法,也體現在這段經文,就是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成為上帝的同伴。「我很喜歡成為上帝的同伴;我常覺得,神也喜悅人成為祂的同伴,在世界,做祂想做的事情。」

愛的眼神CHECK!

此外,約翰福音14章21-23節,也是師母時常用來提醒自己的經文:「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不是加略)問耶穌說:『主啊,為甚麼要向我們顯現,不向世人顯現呢?』耶穌回答說:『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裏去,與他同住。』」21節說到,主會向某些人顯現,然後22節猶大問他,那為什麼只向我們顯現、不向世人顯現呢?好像在耶穌的群體裡頭,祂只向某一些人顯現,為什麼有差別待遇呢?

「耶穌的回答提醒了我,神祂也在找跟祂親密的人。而且這個親密真的是尊重祂、常常會想念祂、尋求祂。這種人,就是有了主的命令又遵守的人,主就向他顯現。」

「愛就是這樣。」慧嫈師母說,「如果你留意我,你的眼神、你的愛的眼神,我就會留意到,那樣才能夠傳達啊!」有的人會誤解這裡耶穌要把人分等,好像愛祂的祂才向他們顯現。「我覺得這不是分等,這是愛意。你跟神之間有沒有愛意、你有沒有留意祂。你留意祂,祂就會向你顯現。所以,每一天如何活在神的愛裡頭,那就是看你有沒有留意祂。」

神會主動興起合適的人合適的人來服事

「其實我對於教會裡頭常有一種服事就是做、拼命做的這種文化,有點抗拒。」培德牧師坦白說,「服事不是在『做』。有一些人,就像馬利亞這樣,在耶穌身旁聽祂講話、服事祂,」這也是很重要的服事。

牧師說,以德慧的服事來看,「德慧走了15年,突然之間現在回頭看,我覺得15年是剛剛好,讓德慧開始成形。」他說,他和師母的年歲已到,大約無法單靠他們兩人繼續走下去、多元發展。「我們只是開始了一個基礎。如果神願意德慧文化可以繼續被祂使用,那祂就會興起一些合用的人來繼續這個服事。這就是我對服事的看法——除非神主動,否則沒有合適的人、沒有合適的工作、沒有合適的服事內容,這些都是空虛的、沒有意義。」

下一個世代

「其實我對於教會裡頭常有一種服事就是做、拼命做的這種文化,有點抗拒。」培德牧師坦白說,「服事不是在『做』。有一些人,就像馬利亞這樣,在耶穌身旁聽祂講話、服事祂,」這也是很重要的服事。

牧師說,以德慧的服事來看,「德慧走了15年,突然之間現在回頭看,我覺得15年是剛剛好,讓德慧開始成形。」他說,他和師母的年歲已到,大約無法單靠他們兩人繼續走下去、多元發展。「我們只是開始了一個基礎。如果神願意德慧文化可以繼續被祂使用,那祂就會興起一些合用的人來繼續這個服事。這就是我對服事的看法——除非神主動,否則沒有合適的人、沒有合適的工作、沒有合適的服事內容,這些都是空虛的、沒有意義。」

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
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
《 以賽亞書 49:15-17 》

播種相遇

正因德慧近幾年的多元化經營,使得播種主動地與德慧相遇。「鼓勵人讀聖經,是一個很重要的負擔,」慧嫈師母如是說,「因為聖經明明白白地說:『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哈巴谷書 2:14)」神是如此寬廣、深邃、豐富,「播種帶領人讀聖經,而且是用一種比較有創意的方式,我是很認同的。」在這個媒體充斥的世代,我們不能否認影音確實比文字更讓感官、情感活化。「播種使用影音,再加上查經的方式,很重要。這跟德慧一直看重、推動的心性的文化的培育意念相合。聖經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 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 4:23)播種很用心地在展示上帝的大敘事,上帝跟人類之間的愛情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愛情故事、信實的故事,這樣的意境很美。我很認同這樣的傳播方式。」然而,在這些工作上,「我們必須要靠主,幫助我們,讓裡頭的創意和美感,來把它做得更好。因為有時我們基督徒會陷入一種好像對於美啊、感官啊不重要,只有靈性重要、有讀聖經就好。」但事實上,我們的五感也是神所創造,而神從不做無謂的工。求神幫助我們,讓我們手中所做的,也可以彰顯祂的創意與藝術。

拿著幾天前剛到手的播種最新出版品《歸回之書》和《應許之書》,牧師師母說,收到的時候感覺很不一樣,就像收到聖經!很高雅,質感很好,內文的字體大小適中,排版很舒服,裡面也有可以寫筆記的地方,整個閱讀經驗很舒適。再加上封面標題的巧思——《應許之書》字樣是直的,《歸回之書》的字樣是橫的,兩者加起來就是一個十字架(師母好敏銳!)

「幫助信徒,重返聖經,這重要性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培德牧師說,只要播種堅持這樣的方向,就絕不會錯。我們期待播種與德慧的代理合作,打開通路,盡人的所能將神的話語傳遍地極。

承認自己的貧窮
才有神的恩典來充滿

培德牧師說,他一直很喜歡聖經裡的八福,一開頭便說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3)「這裡的重點不是在說這人虛不虛;原文的意思是指靈裡面貧窮。」我們必須要承認自己靈裡貧窮、不足,需要神的恩典來充滿。換句話說,你要先承認自己的匱乏,才會有神將恩典大大充滿你。

神要你活
而且祂讓你活出更好的自己

慧嫈師母分享了她很喜歡的一段經文,出自羅馬書12章1-2節。保羅說:「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師母說:「神的慈愛真的很大;祂要我們活,活出更好的自己。那個活祭,就是你的生活;你如何說話、思考、行動。獻上活祭,是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是祂的創造。」神會在我們身上繼續祂的創造,然而重點就是你有沒有留意。「所以保羅接下來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這段經文太美了。」

有的人讀《羅馬書》會誤解我們好像就是被規定要這樣做,要遵守誡命,一定要獻上自己,如果不獻上就是不愛主。師母說,「但我鼓勵你看一下EUGENE H. PETERSON 所翻譯的聖經版本(THE MESSAGE),或許你會對主動與被動有更深的體悟。你會看見上帝的主動——你不用擔心你要如何變得更好,是上帝會讓你活出一個更好的自己。這是上帝要做的一個工作。」

師母對服事的看法,也體現在這段經文,就是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成為上帝的同伴。「我很喜歡成為上帝的同伴;我常覺得,神也喜悅人成為祂的同伴,在世界,做祂想做的事情。」

愛的眼神CHECK!

此外,約翰福音14章21-23節,也是師母時常用來提醒自己的經文:「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不是加略)問耶穌說:『主啊,為甚麼要向我們顯現,不向世人顯現呢?』耶穌回答說:『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裏去,與他同住。』」21節說到,主會向某些人顯現,然後22節猶大問他,那為什麼只向我們顯現、不向世人顯現呢?好像在耶穌的群體裡頭,祂只向某一些人顯現,為什麼有差別待遇呢?

「耶穌的回答提醒了我,神祂也在找跟祂親密的人。而且這個親密真的是尊重祂、常常會想念祂、尋求祂。這種人,就是有了主的命令又遵守的人,主就向他顯現。」

「愛就是這樣。」慧嫈師母說,「如果你留意我,你的眼神、你的愛的眼神,我就會留意到,那樣才能夠傳達啊!」有的人會誤解這裡耶穌要把人分等,好像愛祂的祂才向他們顯現。「我覺得這不是分等,這是愛意。你跟神之間有沒有愛意、你有沒有留意祂。你留意祂,祂就會向你顯現。所以,每一天如何活在神的愛裡頭,那就是看你有沒有留意祂。」

神會主動興起合適的人來服事

「其實我對於教會裡頭常有一種服事就是做、拼命做的這種文化,有點抗拒。」培德牧師坦白說,「服事不是在『做』。有一些人,就像馬利亞這樣,在耶穌身旁聽祂講話、服事祂,」這也是很重要的服事。

牧師說,以德慧的服事來看,「德慧走了15年,突然之間現在回頭看,我覺得15年是剛剛好,讓德慧開始成形。」他說,他和師母的年歲已到,大約無法單靠他們兩人繼續走下去、多元發展。「我們只是開始了一個基礎。如果神願意德慧文化可以繼續被祂使用,那祂就會興起一些合用的人來繼續這個服事。這就是我對服事的看法——除非神主動,否則沒有合適的人、沒有合適的工作、沒有合適的服事內容,這些都是空虛的、沒有意義。」

下一個世代

確實,如果神願意這個事工可以繼續被祂使用,那祂就會興起合用的人,繼續這個服事。對於下一個世代,牧師和師母如何看呢?

牧師說,其實關於下一個世代,他們怎麼想、怎麼活,他覺得自己也不是完全掌握得很好。「但如果神給我們辨識的能力,可以把一些有意義的東西,讓德慧可以以多元的方式來服事下一代」,養育他們的心性,給他們需要的養分,他覺得這是德慧可以做到的。

「下一個世代現在是很肉體性的,很實在的。」師母說,因此我們不能夠以很離地的方式去牧養他們。「我給他們的鼓勵:他們要帶著很肉身的經驗,在肉身的經驗當中,從下而上,去尋找道路,尋道,因為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翰福音14:6)。盼望他們從下而上,還是在尋道,在尋道的當中呢,跟道成肉身的耶穌相遇。」

是的,這個世界有時候就像是一個迷宮;我們時常在路口徘徊,不確定該何去何從。我們可能會作繭自縛,或是流連忘返,甚至流離失所。慧嫈師母給下個世代的鼓勵——從肉身裡尋道,與道成肉身的耶穌相遇,何嘗不是給每一個世代旅人的指引?盼望你我都可以在世界之道上,走上生命之道。

參與播種
尼泊爾語聖經教材 的製作

懇切邀請您,以奉獻和禱告,讓渴慕福音的靈魂得飽足。

募款進度
100%

USD $30,000

TWD $900,000

目標

US $30,000

TWD $900,000

Scroll to Top